性取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
尽管没有任何一个关于性取向成因的理论得到普遍的支持,科学家们更倾向于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的理论。科学家们推断可能是基因、荷尔蒙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了性取向的不同。而后天社会环境则对性取向的影响较轻,尤其是对男性。

例如,2008年一项针对所有瑞典超过7600对成年双胞胎的研究发现,同性行为被遗传基因因素独特的环境因素共同影响。这种独特的环境因素包括母亲怀孕时的产前环境、小孩早期得过的病、双胞胎非共同的朋友群体等。双胞胎共同经历的环境对男性没有影响,对女性有较弱的影响。

2017年的一个针对男同性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(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)发现,男同性恋和男异性恋的下丘脑(Hypothalamus)有所不同。其中,位于13号染色体上的SLITRK6基因被发现对性取向有影响。SLITRK6基因在活跃于中脑(Mid-brain),正是下丘脑所在的地方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甲状腺刺激激素受体(TSHR,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)也在同性恋与异性恋男性中出现了序列差异。

其他针对同性恋的生物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还有很多,科学家们也更倾向于认为相较于成长环境,基因、早期子宫环境(如产前激素)和脑部结构等生物因素与性取向的形成有更大的关联。

声明: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点击
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