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真,谁能记清LGBT…的全称

几天前,在纽约帕森斯学院注册入学时,我的一个朋友被要求提供她的姓名、专业和PGPs。等等…PGPs是个什么东西?原来就是让她说明一下自己偏好的性别代词(preferred gender pronouns)。也就是说,她可以选择被称为“她”“他”或“它”,如果不想选这些也行;(在称谓方面)也可以自主选择“Mr”“Miss”或是“Mx”。如果她不确定怎么选,一个叫做“LGBTQIAGNC”的支援小组可以现场给予帮助。

其实不需要这些——我朋友表示,她就说她的名字是Clare,至于性别代词,直接用“她”就可以了。那么其他同学们是个什么情况呢?“尽管我们的LGBT群体人数相当可观,”我朋友表示,“大家选的也都是常见的称谓。”

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,作为一所教育机构,帕森斯学院能够在对待性别中立的态度上如此进步而没有偏见,真是在包容多元性这方面做得太出色了——你可能会这么认为。但也可能是另一种反应,你会问,“LGBTQIAGNC究竟是代表什么啊?”并且怀疑性少数平权运动中的一些人是否已经偏离了轨道。

在一位LGBT平权运动参与者进行注册时,我问他能不能拼一下这些首字母所代表的原词,他是这么回答的:“字母太多了,没人能全部记住。”

我只好在谷歌上小小地搜了下“LGBTQIAGNC”,结果显示出这些词——“女同性恋、男同性恋、双性恋、跨性别、性别酷儿、间性人、无性恋和性别不适(Lesbian, gay, bisexual, trans,queer, intersex, asexual and gender-non-conforming)。进一步搜索你会发现,还有大把形态各异的首字母缩略词,没人知道正式的名称应该是什么。好吧其实想想也知道,你怎么可能逐一命名一群因“不同”而联合起来的个体呢?

其他和LGBT绑在一起的术语还包括“性别存疑”“泛性恋”“直人”“直同联盟”“皮革控”“恋物”等等,没办法把所有这些都概括成一个短小精悍的词。所以我想,这也许就是首字母缩略词存在的意义吧。之前的确有人想出了一个好记的缩略词“Quiltbag”,但也没能广为流传。还不如另一个“Glow”好用些——“gay,lesbian or whatever”。

PeterTatchell的大部分时间都奋斗在性少数平权运动前线,他表示自己也被这些激增的缩略词弄懵了。“大家对此越来越包容是好事,”他说,“但是不断涌现的字母大杂烩真是乱七八糟又脱离初衷——倒是起了反作用,人们会因此过于纠结哪些首字母被落下了又或者哪些是多余的。我见过最长的缩略词是LGBTIQCAPGNGFNBA。长到有点荒唐。这不仅让我们沦为笑柄,还贬低了本该被严肃看待的性别和性向问题。”

而问题似乎在于,西方社会事实上只是与跨性别达成了妥协。甚至对于最开明的自由派来说,任何超出男女的特质都是陌生地带。这也许还与间性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有关。虽然精 确的数字很难得出,但北美间性协会给出的数据是——出生时染色体为非XX或XY的几率约为1/1666。而这真的足以成为教育机构让学生选择PGPs的理由吗?真的足以让美国惠特尼博物馆设立性别中立卫生间吗?又或者在英国,因学校害怕冒犯到一些学生,就坚持说服老师上课停止使用一直以来的常用语“boys and girls”,这真的合理吗?

恐怕听起来很傻吧。

并且这样急于动怒(过于敏感而觉得处处被冒犯)只会暗中颠覆或破坏LGBT运动本身的初衷。当然,创造一个使跨性别群体远离恐惧和偏见的社会环境仍然是重要的。英国LGBT慈善组织Stonewall提供的数据显示,26岁以下的跨性别人群中,有jìn一半曾企图自杀。这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,从而更全面地分析、重新考虑是否要使用那些略显古怪的性别代词(因为也有可能正因为代词的泛滥起到负面作用而背离初衷)。

个人而言,我很想知道,假设平权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圆弧,那么相对于早在上一代就开始的同志运动和反种族主义运动而言,跨性别运动是不是才刚刚始于弧形底端?

上世纪五十年代,阿兰•图灵因同性恋行为被定罪,但如今在他死后被给予皇家赦免;在七十年代,我们也曾享用着《Rising Damp》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玩笑(译者注:《Rising Damp》为1974年至1978年英国ITV电视台出品的情景喜剧,该剧在当时家喻户晓,曾获得最 高收视),而现在回想起这些玩笑却只感到厌恶。

我始终怀疑,五十年后,“Mx”这样的称谓词能不能被广泛使用起来。不过到那时,性别和性向也许早就无关紧要了。当我们再度谈起PGPs,可能更像是在回忆早已远去的浮躁时代中的遗迹那般。

声明: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点击
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