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男女那点事儿”,居然还能这样写出来,长见识了

真没看出来,马伯庸老师剑走偏锋,描写“男女之事”,居然能想出这个点子,长见识了。

马伯庸曾写过一本历史小说,叫《长安的荔枝》,这本书在网上的评价很高,看过的网友都曾极力推荐这本书。

比如有网友说,这本书,体制内,办公室,读完深有感触。就比如书中提到的“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”,太真实了。

很多时候,只要你有关系,这个所谓的流程,其实可以直接跳过,凭借你的人脉关系,就能做成事,而所谓的流程,其实只是给那些没有资源,没有关系的人准备的。

不过今天先不讨论《长安的荔枝》这本书中,其他有意思的点,而是来说说在这本书中,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另一个看点。

大家平时读小说时,肯定会发现,现在的小说,审核太严格了,你要稍稍写一点带颜色的文字,写点男女之事,肯定不给你过审。

但马伯庸老师在写《长安的荔枝》这本书时,写到李德善与他夫人之间行房事这件事时,切入的角度真的让人拍手叫绝,下面就来看看马伯庸老师在《长安的荔枝》这本书中,是如何描写男女之事的,以下是原文。

李善德回到家里,心情大快,压在心头几个月的石头总算可以放下了。他陪着女儿玩了好一阵双陆,又读了几首骆宾王的诗哄她睡着,然后拉着夫人进入帷帐,开始盘点子孙仓中快要溢出来的公粮。

这个积年老吏查起账来,手段实在细腻,但凡勾检到要害之处,总要反复磨算。账上收进支出,每一笔皆落到实处方肯罢休。几番腾挪互抵之后,公粮才一次全数上缴,库存为之一清。

哈哈,读完以后,如果第一次读,有可能真的会直接略过,不会关注到这个细节,但只要稍稍留点心思,就会发现,这本书中,“交公粮”真的就是咱们常说的男女那点事。

书中的“子孙仓”、“积年老吏”、“账上收进支出”、“库存”等词,初读可能“未解其中意”,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后,“低头向暗壁,千唤不一回”,太真实了。

不过,这本书除了这段“交公粮”的描写很有趣以外,书中的其他看点也是不容错过,这里就总结几点书中其他有意思的一些地方吧。

比如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,他的工作就像是现在体制内的小公务员,所以从李善德的角度看这本书,对体制内或者办公室工作的朋友,很有帮助。比如以下几点,就很实用。

1、办公室不管收到什么文件,都先要仔细核对,这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就因为没有仔细核对上面派下来的公文,结果最后摊上了“荔枝令”这个苦差事。

2、“和光同尘,雨露均沾,花花轿子众人抬。”无论你取得什么成果,记得一定要先感谢领导提携,再感谢同事帮助,书中的主人公李善德就是经历了种种困难后,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。

3、要学会借势,不要一味的只依靠自己的力量。李善德刚开始自己单干时,被人像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,后来有了杨国忠的“银牌”,再去办事就方便的多了。

4、自己的想法,不要轻易告诉别人。书中的李善德,就是把自己荔枝转运的方法告诉了别人,结果差点被抢了功劳。因此,无论做什么事,都要少说话,多做事,特别是和利益相关的,切记把好口风。

5、不要轻易给别人承诺。书中的主人公李善德,答应富商将荔枝转运的差事交给他们的商队,结果后来发现这件事他说了不算,最后失去了这个朋友,也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,差点耽误了送荔枝。

6、规则都是给弱者准备的。所谓的流程,规则,都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。李善德刚开始按规则办事,处处碰壁。结果后来有了“银牌”以后,办起事来畅通无阻。

不得不说,《长安的荔枝》这本书,不仅将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这句诗完整的演绎成了一篇动人的故事,他更是通过“转运荔枝”这件事,将体制内或者办公室中的各种工作经验与模式挖的透透的,读起来真的很容易就代入进去。

这本书,真的值得多读几遍,有人说这本书“常读常新”,我觉得说的很对。

其实,这只是这本书中,众多有趣的情节中的一部分,在这本书中,只要多读几遍,还能挖出更有意思的东西。这里就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《长安的荔枝》吧。